这个端午假期,依然有很多人在岗位上坚守。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瞄准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,发射任务所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是我
从甘肃嘉峪{yu}关出发,朝着 zhuo[东风‘feng’航天城的方向,我们一路在沙漠戈壁〖bi〗中穿行。一路上,我们都带着这样一个疑(yi)问,这个远离城市的地方,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,吸引着一批批人来到这里,扎根大漠。
这是中国载人航天‘tian’专属的发射《she》塔架,它静静矗立在这里,等待新一批航天员的到来。从1999年开始,这座塔架见证了13位中国航天员从这里出发,飞向太空。
孙辉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门的工程师。这几天,为了迎接神舟十四号任务,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对发射塔架进行检修。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「bu」门工程师孙辉:因为过段时间要进行火箭的转场,这个平台是要打开,所以我们要把电缆固定在平台板上,怕万一摆开的时候,如果固定不紧的话,它要散落下来的话《hua》,就会影响这个平台的一个工作 zuo[。
在我们采访的镜头里,一张娃娃脸的孙辉显得有些腼腆,然而,这已经是他第6次参加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了。
2011年,孙辉从浙江大学毕业后,就来到‘dao’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成为了一名航天人。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门工程师孙辉:那时候还年轻,就想着通过自己的(de)一些《xie》努力,为祖国的一些事业来贡献自【zi】己的一份力量,哪怕是祖国艰苦『ku』的地方,如果需要我的话,我也是会毅然决然的去到这个地‘di’方。
11年的时间,当初懵懂的少年已经成长为系统指挥,在工作不断成长的同时,爱情也『ye』悄然而至。2014年,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的李苗苗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,毅然选择来到了酒泉卫星发〖fa〗射中心,同样的理想让她和孙辉走到了一起。2015年,他们的爱情在这里开花结果。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门工程「cheng」师李苗苗:我们系《xi》统是动力系统,主要是保障火箭、贮箱。我主要是在(塔架)2层(工作),然后他是在8层(工作)就是多一些,然后正式测试的时候,我也还是在前端(发射塔‘ta’架),然后他就回到后端测试大厅。
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部门工程师(shi)孙辉:今天他们刚好有工作,然后在这个画面里面呢就能看到她,平时的话倒不经常。就会感觉很心安,间隔1.5公里,她在前面干活,我在后面干活,为了同一个(ge)事业共同努力。
在孙辉和李苗苗‘miao’的家里,我们见到了他们五岁的儿子,平时两人工作都忙,很少有时间照顾儿子。
孙辉告诉我们,虽然有遗憾,但是每次看到自己指挥的
像孙辉、李苗苗一样{yang},艰苦的条件并没有【you】阻挡他们对理想追逐的脚步。
在火箭转运现场,我见到了神舟十四号任务的零号指挥邓小军。他虽然是一名八零后,但已经在这里待了19年了。他说,对航天的热爱和执念是他坚守大漠最大的动力。
邓小军的爱人也 ye[是一名航天人,他们的儿子已经13岁了。平时虽然都在航天城,但一(yi)家三口相聚的时间还是不多。在转运现场,我给他们拍{pai}了一张全家福。
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『xin』测发部门,像邓小军、孙辉这样的航天夫妻就有十几对。
这几年,随着中国航〖hang〗天事业【ye】的发展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《ren》来到这里,扎根大漠,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。
这里的航天人告诉我,胡杨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标志,这种植物一旦扎根,就会从少变多,由弱“ruo”转强,最终成为戈壁滩上的震撼景观。就像在这里扎根的航天人,投身大漠,无怨无悔,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。
Allbet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www.allbetgame.us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我的青春故事|戈壁滩上陪你望神箭 护神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