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,孝感某街边停车场一毒贩驾车慌忙逃窜,一辅警被擦撞后重摔在地,另一民警抓住车窗内毒贩手臂,被拖行30多米后仍不松手。监控视频流出后,网友致敬英雄的声音不绝于耳,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:

“为什么不直接击毙?不专业!”

“警察的枪干什么吃的?”

情况如此危机,为什么还不用枪?带着疑问,笔者采访了全国各地多名一线警员。

部分网友评论

01

关于这个问题,民警小王想说的话很多,又不知从何说起。

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,小王和家人并不好过。面对家人的哭诉和同事的痛心,小王仍旧怀疑——再来一次,自己会不会拔枪?

春节前夕的某次警情中,面对步步紧逼、持刀劈砍的犯罪嫌疑人,小王的手在枪套上摸了又放。最终,他心一横和辅警一起冲了上去……醉汉被制服时,小王的大腿被砍伤淌血不断,同事手臂也被劈砍得鲜血淋漓。

小王的前辈、当地一位从警多年的警察对我说:“小伙子糊涂啊!万一砍到腿部大动脉呢?这种情况,宁可给战友送牢饭,也不想看到他挂在墙上。”

两名警察不幸负伤,在医院跨了一个年。但他们也算幸运,至少没有“挂在墙上”。

另外一位老民警则展示了2017年某现场的一张照片:照片中,一名腰腹部血肉模糊、手掌有多处防御伤的年轻男子倒在街上。照片里的年轻男子阿虎,系S省G市某中队的反扒便衣民警,他在与盗窃嫌疑人搏斗的过程中被刺成重伤。

此事在当地引发了舆情,不少网友炸锅了:民警倒下前,配枪明晃晃地露在腰上,他有枪为啥不用呢?

与之相反的是,近年亦有多起处突民警果断依法开枪,击毙嫌犯或袭警者的案例。

为何一些民警在生死时刻也不愿开枪?他们与主动击发的警员又有何差异?

在试图寻找答案之前,我们得先简单捋一捋警用配枪问题:

1957年,公安部订制了新中国首部警械相关规定,即《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》。之后,关于警察配枪的法规不断更迭。从普遍配枪导致滥用,到严格管控刀枪入库,再到“昆明事件”后处突反恐配枪,警察配枪存在明显的“周期率”。

严管期间,个别城市还短暂出现过领导加码、从而“枪弹分离”的情况。遇到突发事件,持空枪的警察需与持对应子弹的警察“会面合体”,才能获得武装战斗力。

现在针对如何规范使用枪支,《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191号)、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使用枪支规范》(公通字[2015]2号)等法规均作了明确要求。

“简单来说,绝大部分一线派出所值班组都配枪了,部分城市执勤交警也会配枪,皆为持枪证的警务人员。枪是流动的,24小时备勤的小组称为值班组,原则上必须带枪。快速反应点例如机场等也必须配枪。”Z市某区的警察阿阳告诉我,“我们派出所换班交枪时,除了交接枪的两人,还有一至两名监交人,接枪人要对枪支进行检验,包括枪支状况,子弹数量,是否上膛等。不过这也不绝对,还得看各地的规定、治安情况和警力。”

笔者在采访中发现,城市和农村、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、新农村和精准扶贫期间脱贫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,因此各地的细则也不尽相同。例如,受访民警刘哥所在的城市,要求上一个值班组枪弹入库后再由下一个班组申请出库,为非接触式交接。阿乐所在的派出所,则由所领导和值班组骨干民警分别配枪、接触式交接。阿乐笑呵呵地补充:“我们领导很有担当,遇到突发情况都是所领导带枪先上。”

,

约搏单双游戏www.eth0808.vip)采用以太坊区块链高度哈希值作为统计数据,约搏单双游戏数据开源、公平、无任何作弊可能性。

,

02

在配枪意愿方面,受访警察们有一定分歧且理由高度趋同:值班时积极配枪的认为“配枪合法合理”、“是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”、“是对目无法纪份子的威慑”;支持配枪但自己不愿配的理由多为“治安好用不上”、“枪太重戴着难受”、“不敢用”等。

阿星属于前者,他和辅警曾在扫黑除恶期间突遭黑恶势力围攻并负伤,他表示:“不能谈枪色变。我现在每天佩枪也是吸取了扫黑除恶期间的经验教训。而且辅警们没有警械,生死时刻却也毫不犹豫地往前冲,我作为配枪民警,紧要关头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开枪。”

所长阿明表示:“咱们国家确实整体治安好,但一线危险性对抗也是常态,所以我认为枪不一定会用到,但一定要有。”对于老龄警员不愿配枪,他说:“老同志因为身体素质退化、应急能力变差以及过去缺乏专业训练,也不会让他们配枪。现在警校出来的警察都经过严格的射击训练,派出所平常也有射击训练,每年各省厅还会考核,每两年统一战训啥的。”

民警进行射击训练。新华社记者韩旭摄

一位身处边境、多次出生入死的公安领导阿洪旗帜鲜明地说:“从警十四年,我开过5、6次枪,都是面对生命威胁时的鸣枪威慑。说实话,很多歹徒放弃冲突正是因为顾虑到警察真会开枪,不然谁都可能上来和你干一场。如果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,谁还会拼命去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?我是积极支持一线民警合法开枪的,出了舆情,我也会查清楚再做处理决定。”

前者的观点不难理解,后者中“不敢开”的理由更值得我们探究。

“我也就在警察靶场走马观花地摸过枪,自觉自己射击水平有限,所谓‘枪在手、心会抖,怕丢怕抢怕走火’。”

“我们当地治安好但鸡毛蒜皮的警情多、警力又少,所以值班时我都把枪锁在所里的,实在不想戴着那么重的东西满辖区跑。”

“若造成人员伤亡,心理负担重。”

偏远G省的一位警察想了又想,再三确保不会暴露个人信息后坦言:“自从十年前张警案判决后,有时我是宁可赌一把负个伤,也不想用枪的。”他口中的张警案,是一些警务人员私下提及、用以警示自己的“前车之鉴”。

当年,法院审理查明,涉事警察在处警过程中,遭到本在斗殴的三名醉汉围攻,被推搡并摔入路边沟里。涉事警察起身退让并掏出手枪朝天鸣枪示警,在被醉汉扑扯过程中再次退让并再次朝天鸣枪示警。随后,四人在抓扯中,涉事民警连续击发三枪,致其中两名醉汉中弹死亡。案发后,涉事民警用手机分别向县公安局和镇负责人报告此事,并在现场等候处理。法院认为,被告人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,但因其他案件立功表现及自首情节依法减轻处罚。最终,涉事民警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。

尽管受访者们的配枪意愿、用枪情况有别,但枪作为一种高致命性的武器,管控与使用必须慎之又慎。除了人民警察使用武力的高度克制,或许也因为在我国,即使是紧张的抓捕对抗现场,也大多处于民事环境之中。身处高紧张、高对抗状态的警察,担忧的是“掏枪难、收枪更难”。

这个“收”有两层意思,第一种是当时的事态难“收”。

例如,在一些宗族势力严重的农村地区,不管是亲戚内部矛盾还是窝藏犯罪分子,不管是搞封建迷信还是聚赌。“只要触及氏族或村霸利益,你敢对他‘武装控制’,他就敢对你‘法不责众’。”扫黑除恶期间,被端掉的此类村霸氏族并不少。

一些民警回忆:

“指着自己脑门胸口逼近警察,叫嚣着‘有本事打死我’还算好的,遇到冲上来想抢枪、砸执法记录仪的,才是最要命的。”

“别说开枪,紧急对抗时,枪一出现反而吸引群众围观的事件不在少数。”

2020年C市一男子(后被证实系精神病患者)在步行街劈砍行人、寻衅滋事,并袭击赶来的巡逻民警。民警掏枪警告却“吸引”了不少民众前来围观,甚至在紧张的对峙时刻,大楼里还有民众探着半个身子“合影拍摄”。开篇案例中,小王及阿虎抓捕嫌犯的现场,同样也有路人“赶来”近距离摄像。甚至,民警没有亮枪威慑,袭警者发现民警配枪反而上前抢夺的事件也并非孤例。

袭警者抢夺民警手枪(右手),吸引大量民众围观

Allbet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www.allbetgame.us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毒贩驾车逃窜 拖行民警30多米 情况如此危急 警察为什么不开枪?
发布评论

分享到:

《旅行股》扬秦首日填息达阵 营收拼渐入佳境
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